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

潮范社 人气:6.42K

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周全,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吧。以下是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

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1

不把孩子娇惯得心安理得

不懂得爱的孩子,通常是家长过分娇惯出来的。

不可否认,孩子懂得爱别人的前提,是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我价值感强,内心储存了满满的爱,才能给予别人爱。

所以家长平时多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智慧的爱,不等于没有原则的娇惯。

给孩子特殊待遇;孩子提出任何需求,也想尽办法满足他,不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自己过得很差,也要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

这些错误的爱的方式,只会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父母的“巨婴”。

家长爱孩子,也要把握好分寸,有原则:

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可以拒绝孩子;

该有的规矩不可少,帮孩子明确是非,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不要总帮孩子避免,那才是是真实世界的样子,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获得人格上的成熟。

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

舍得“用”孩子

今天夏天,云南省曲靖的一个贫困山村里的男孩崔庆涛,在和家人在工地干活时,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家境贫寒的崔庆涛,一直十分懂事,学习也非常刻苦。作为老大,从小就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长大一些后,因心疼父母的辛苦,便常常会去工地里帮父母干活,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这样的孩子,自己肯努力进取,又不怕吃苦,懂得感恩,未来可期。

有很多家长宠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做一点事,就大包大揽,帮孩子把能做的都做了,只让孩子搞好学习,快乐舒适。

其实,成绩优异跟帮父母做事、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是不冲突的。

相反,孩子从踏实的劳动、承担责任中,更能感受到生活真实的样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关系、体贴他人,这也会加强孩子的责任感、进取心,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

“有些父母,看见小孩做事,深怕他做不好,而且,嫌他做得太慢,就叫他不要做。从我们成人眼光看来,小孩子做事固然不如我们自己做得好、做得快,但从小孩子方面看来,不让他去做,他便不能得到做事的经验了,将来怎样好做人呢?”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舍得“用”孩子,给孩子帮你做事、分担的机会。

在家长获得爱的反馈中,孩子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爱和付出的快乐与美好。

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给奶奶吃个橘子,奶奶也不接过来,嘴上说:“真是我的乖孙子,奶奶不吃,你吃吧!”

孩子看爸爸工作很辛苦,要给爸爸捶捶肩,爸爸:“不用,考个100分回来比什么都强!”

孩子看妈妈在做饭,兴冲冲去帮忙,结果妈妈却说:“一边玩去,别添乱!”

很多时候,当孩子向父母表达爱,得到的却是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甚至是拒绝。

孩子的爱心没能得到发挥,付出爱的过程被中断,他只会感到灰心和泄气。

“递出的橘子没人吃,那又何必再费事?”渐渐地,孩子会以为表达爱像走过场一样,没有必要。

时间久了,孩子以后就没有了这种想法。认为他不需要爱别人,别人也不需要他的关心。

学会接受孩子的爱,也是父母需要练习的功课。

在孩子向你分享、表达关心和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要一直拒绝孩子,大方地接受,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欣慰、和对他的赞赏:

“谢谢宝贝,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好感动。”

“哇,你来帮忙我轻松多了,有个儿子(女儿)真好!”

孩子会发自内心地感觉到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原来自己得到的快乐和满足会更多。

在越来越多这样的体验中,孩子会越来越懂得关心、帮助别人,懂得表达爱。

父母做好榜样

孩子学习爱,父母其实是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中,爸爸怎么对待妈妈,妈妈怎么对待爸爸,他们怎么对待长辈、身边的人,孩子都看在眼里。

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埋怨,孩子的内心是恐惧不安的,他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对外付出爱。

而且,父母对待另一半和身边人的样子,也会被孩子模仿,变成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不懂得关心体贴另一半、尊敬长辈、同情他人的父母,孩子自然也学不会爱别人。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还需要家长在平时做好榜样。

好好爱另一半,爱家人,爱身边的人,乃至更遥远的需要帮助的群体;有同理心,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引导孩子献爱心,做一些公益活动等等,都会促进孩子思想上对“接受与付出爱”的理解,并从行动上去实践。

年轻父母只重早教不重能力2

第一:个性能力,成为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正向、积极、通情达理的性格。面对困难、挫折的乐观精神。拥有安全感的日常和敢于突破的`能力。敢于面对冲突并勇于解决问题。

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个性和态度,这来自于家长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请记住,相对宽松不是放纵孩子,不是溺爱孩子,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孩子本身有独立的相对来说的成长空间,但是他也知道生活当中的规矩到底在什么地方。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未来有没有攻坚克难的本领。这个态度怎么来的?是不是从小保持了让孩子独立去做事的习惯?是不是孩子在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你能给他鼓励,看到孩子哪些方面不行就训练他,克服畏难情绪。要记住,你是孩子的保护神,同时你又是培养孩子去独立面对世界的英雄。

第二:品德能力,做一个有底线的受人欢迎的人。

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把孩子培养成两个要素,第一个他是一个诚实的、实在的、和善的、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当你在同事心目当中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个好人的时候,有机会一定会去找你。这就是品德能力。当然品德能力并不是当老好人,明明被别人欺负了,明明自己吃了太大的亏,被别人踩到泥里面都起不来这,就是涉及到孩子们的坚毅能力、勇敢能力,因为这两种能力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品德能力,敢于面对冲突、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去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观的培养还有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给孩子背唐诗宋词,绝对不是背唐诗宋词考孩子的记忆力,而是他理解的是背后的境界,感受到背后的美,带孩子看万里长城,看滔滔不绝的黄河长江,看黄山美景,走到农村看农村在地头的劳动,点点滴滴到最后培养的是我们山东的老人家,我们的祖先之一孔老夫子所说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怀,中国这片土地是他们一生最坚实的土地,如果这种能力都培养不出来,就是全世界英文讲得比谁都好,生存能力也是有限的。

第三: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喜欢阅读和专研的人。

我儿子上大学给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只有一个要求,每门课都要考及格,因为不及格毕不了业,剩下的时间你喜欢读的书多读几本,这是我的要求,我跟他说,爸爸在北大的时候,毕业平均成绩只有67分,所以我在北大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我今天的发展。

从小到大我给孩子就是底层学习能力的建设,是不是喜欢读书,是不是能提出问题?是不是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这个东西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我说的学习能力第一要从小到大培养孩子的读书精神,第二要从小到大培养孩子对于某个东西自己有天赋的爱好,并且给他加持,让他把这个爱好发展到在内心当中变成自己的一种自信。我前一阶段采访李宁,我说练体操这么辛苦,你怎么能够坚持下去?他说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自己练着练着就真喜欢上了。第二,每次参加一个比赛得到一个奖励,就是一种加持,让自己能够不断的坚持下去,其实人就是这样的,不断得有小的成就,小的成就变成大成就,大成就变成终生的成就。

第四:团队能力,成为合群并善于和人合作的人。

团队能力有两个要素,第一是有没有领导一帮人的能力,家长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场景,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带着一帮孩子玩,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大方,把家里的玩具、图书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并且总是把别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一起玩,你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一帮孩子的头,为孩子创造主场很重要。

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听话的人,不体现太多的领导力,比如我儿子就这样,别人到我们家里来玩,他们到别人家里去玩,他都是跟在别人后面玩,我没有办法锻炼他一定要领导他们玩,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所以你让你的孩子变成好的追随者也完全没有问题,所谓好的追随者就是让他跟别的好朋友打好配合,变成小朋友当中非常和谐的一员,变成其中的一个很好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