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乡村的散文

潮范社 人气:9.42K

轻轻地,走过老家的小巷。轻风细雨,抚慰着脸颊,也抚慰着乡愁。没有油纸伞,也遇不上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但我明白,北方的巷子最能让你走在现实,走回历史,走向未来。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心灵的圣地,我说,北方的小巷是圣地的心灵。

描写乡村的散文

要想体味到这种境界,还是应该走进乡村,走进带着雨的小巷。在这里,你失去温情的双眸能变得清澈,柔和,善睐。在这里,你沾满尘埃的心灵能变得清新,柔软,温暖。

城里,也有小巷,可惜,头上的天是灰的,身边的墙是灰的,脚下的路是灰的,心情自然也是灰的。即使下着雨,也是硬的。乡村的雨巷中,绵绵的细雨在矮的墙头上跳跃,溅开一朵花,跟墙头上的小草嬉闹着。然后,跳到你的脚背上,臂膊上,鼻尖上,你能听到她们的欢快。脚下是软软的沙土,在细雨的滋润下,便有了诗意,“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便是这时节的事儿吧?

时候,不必打伞,最好是戴上一顶草帽,那种用麦秸编成的。这种草帽不像竹笠那样坚硬,被雨水滋润后,倒显得柔软。雨水打在上面,噗噗有声,很像跟你窃窃私语。记起哪部电影里有一首《麦秸草帽》:“妈妈,我的那顶草帽怎么样了?在那夏日去客里米兹的路上,落在溪谷里的草帽!”草帽之下,充满了哀怨,我不太喜欢。

在我们的草帽之下,当然也有躲不过去的悲,更多的是捧在手心里的喜。你可以呼吸着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尝雨丝的甜美,聆听绝伦的天籁。你可以驻足,可以彳亍,尝一尝岁月落下来的味道,凝视一下祖先离我们远去的背影。

乡村似乎不太在意盛世与繁华,握在手心的是一种宁静与安详。特别是在这有着雨的小巷,铅华尽失,像缥缈而温柔的梦。静谧,从红的房瓦上滴沥着,滴成幽梦一帘。最好是小巷深处那像是幽梦一样的草房上,长出了青青的。

知不觉,炎热的夏天悄悄地走了,丰收的秋天匆匆地来了。

我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路旁的梧桐树和杨树整齐地排列着,高大又威武,好像一 个个健壮的士兵,笔直地挺立在小路两旁。枝上的叶已经变黄,在微风的吹拂下,叶子飘飘悠悠地落到了地上,好似黄蝶飞舞,又犹如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下来。叶子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条天然地毯,黄黄的,软软的,踩上去还沙沙作响。

走着走着,我便来到了田野里。田野里一片金黄。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谷子像金子一样,金灿灿的。仔细一看,谷穗密而饱满,像串串铃铛。农民们也在忙碌着,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来到果园里,苹果、梨、柿子、葡萄、枣、、、、、、许多果子都成熟了。黄澄澄的鸭梨成熟了,它上面大,下面小,就像一个金灿灿的宝葫芦;红彤彤的柿子成熟了,高高地挂在枝头,犹如节日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苹果也了红红的脸颊。果民们硕果累累,他们今年要大丰收了。

看着这美丽的乡村秋色,我情不自禁地抬头望了望天空。突然,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天空中出现了一群大雁,它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飞翔。大雁们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慢慢地飞往南方。

乡间的秋天很美很美,令人心潮起伏,赞叹不已。我爱这美丽的乡村秋色。

每年夏天,当知了开始在树上不停地嘶鸣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盛夏便开始了。

每当夏天来临,广袤的大地就是陷入蒸笼般烫热的时候,家乡的人们便把一天分作“三晌一早”。黎明至早饭(早晨4、5点到8、9点)叫“清早”或“早起儿”,早饭后到午饭(上午8、9点到12点)叫“前半晌”,中午12点到3、4点叫“晌午”或“晌午头”,下午3、4点到6、7点叫“后半晌”。

炎热的夏季,早上太阳一出来便是热气袭人,即使什么也不干也会汗流浃背。所以,这个时候下地干活都要起大早,一般在五点左右就到田里去了。要是再勤快一点的话,三、四点天空麻麻亮时就下地了。大家要赶着大太阳还没有晒上来,趁着早上的一丝清凉,到红薯地、花生地里去拔草、翻秧,或是到自留地的小菜园里拢畦、搭架。埋头紧干的时候,脊梁上越来越热烘了、身上的汗珠子越来越密集了,就知道这一清早该收工了。

回到家中汗如雨下地草草吃了早饭还不能休息,因为里沟和河边的稻子该蹬二遍或三遍了(为稻子松土除草)。原本想到水田里蹬秧会凉快和轻松一点,但等下到田里才知道这活也是很辛苦的:赤脚把秧苗根部的泥土生生地翻一遍(松土的同时把杂草盖到下面),不大一会儿就会叫人的双脚麻木难忍;在蹬泞泥土的同时,还需要时不时地弯下腰去,把长高了的、夹杂在稻稞中的稗子等杂草认真地拔除。而每一次薅拔,双臂、脸面、脖子及其胸膛等肌肤,都要和刺辣辣的稻叶亲密地接触。亲密接触的直接后果是,有血有肉有知觉的肌肤火辣辣的痒痛;因薅拔的稗子等杂草较大不能埋于稻稞下的泥土,还需要将其缠好使劲扔出田外(防止在田间复活)。抛扔一次挺好玩,甩的次数多了不仅弄得满身泥水,而且也叫人双臂酸痛不已。干的虽是蹚水的活,头上的太阳却是火辣辣发烫。戴上草帽闷热,摘掉帽子火烫。穿着衣裳捂热,脱去衣裳刺拉……一晌下来叫人急头怪脑、浑身瘫软。

急头怪脑、浑身瘫软赶回家,先是来上大半瓢井拔凉水也或水芹菜(或鱼腥草、野竹叶、夏枯草、鬼圪针)等清热解毒、祛火防暑的“蒿草”熬泡的、凉透的“凉茶”。等胸中通泰了才端起海碗,蒜汁捞面条、红薯面花卷馍也或玉米面饼子等,不管三七二一地美美地吃上一通。

正午的大太阳高高地悬在天上,火球般烘烤着大地。各样庄稼和树木全都病了似的枯蔫蔫耷拉着,房荫树荫以外的地皮滚滚发烫。这个时候别说下地干活,就是在太阳底下走路也会热晕的。父亲、兄长们挥汗如雨地山吃海喝一通后离开饭桌,望一眼火辣辣的阳光咒骂道“该死的日头,是个煤球也该烧透了。”于是,乡村盛大的歇晌开始了。家乡人说的歇晌也就是城里人的午休,但城里人的午休不分春夏秋冬,而家乡的歇晌只限于盛夏。

歇晌最先起自于最先丢下饭碗的父亲们。他们抹着不断线的汗珠子,不拿扇子、不带铺盖、甚至连个枕头也不找,赤裸着上身、趿拉着鞋子,不洗也不涮,直接去往门楼下的柴床轰然倒下。门楼下或许有风或许没风,但总是不大的功夫便鼾声震天;已经成年的哥哥们呢?刚刚成家的自然是粘着花嫂子,回到刚配了新床、新席、新枕头的屋里去了。两人都不嫌热,可能是他们的屋子叫新房吧;未成家的则是揭了床上的烂席片,去往房前屋后的大树下或树林中,侧侧歪歪地席地或就石而卧。虽然闻不见鼾声,但看到睡相很难看时,他们已经“睡死过去了”,任凭五雷轰顶也难以醒来;待父兄们都“倒下”了,爷奶们这才拿了名义上破扇子,有意无意地说着似懂非懂话儿,回到与他们年龄相仿或比他们年龄还大的老屋躺下。躺下也睡不着,只是为了响应这盛大的歇晌。

父兄、爷奶都歇了,大姐小妹也跑邻家闺蜜那疯去了。忙了大半天的母亲才随手拎把小凳小椅,来到父亲酣睡的门楼下,赶做一年到头都做不完的针线活。原本是打算好了要赶出多少多少活的母亲,在父亲如雷的鼾声诱惑下,不大一会便栽起嘴来(打盹),以至于手中的针线活散乱地落在地上;火辣辣的太阳,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大天上无拘无束地放射着光和热;屋檐下从来没有吃饱过的老黄狗,半趴着血舌头吐到最长;树荫下的牛儿们眯着眼,大嘴巴一下一下不停地咀嚼着;树梢的知了像是捏着脖子的大手一直不曾松开,始终声嘶力竭地“咧咧”着……就这样,整个乡村还是在光天化日下沉寂了。

一切都沉寂了吗?不,一群浑身是劲的半大屁孩们,正趁此大好机会溜出了家门。他们偷了母亲的缝衣针,在灯头上烧红握个小钩,再用母亲拆被子拆下的长线把它系到一根半截不长的竹竿上。然后,扬眉吐气地扛了这亲手做成的钓具奔往村外的稻田地。来到稻田埂上,他们随意地撕一片黄灿灿的北瓜花儿、胡乱地挂在缝衣针做成的小钩钩儿上。轻轻地吊入稻垄里一上一下地一提,就有肥大而鲜活的青蛙被长长的细线提上来,一会儿的功夫就是一大串;更有胆大家伙们忘掉了大人们“晌午头鬼露头,晌午错鬼推磨”的谆谆教诲,一窝蜂地奔向河流、潭涡也或堰潭、水库,去疯玩那他们最最高兴的戏水、游泳也或“猪打泥”。

乡村的午休不像城里有时间可以午休。而乡村的歇晌会一直到,看不见走动的太阳偏西,甚至快要落山了方才结束。打了无数个盹又始终不肯躺下的母亲,看着西屋阴凉的宽度,试试摸摸地叫起“睡死过去”的父兄。不胜厌烦的父兄起身后不洗也不涮,喝上大半瓢凉水、戴上草帽或名义上草帽,便开始了“后半晌”的劳作——干渴了很久的庄稼、蔬菜们,正眼巴巴地盼望着他们的到来!

这便是乡村的盛夏,是俺曾经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乡村盛夏。虽然肌体有点辛苦,但心脑可是轻松得很呢!

我的姨娘家在美丽而富饶的乡村,今年过暑假,我去了姨娘家,那里比城市空气清新,水产丰富,河流清澈,四面绿树,美不胜收。

姨娘家真好啊!苹果树在后院种了好几株,现在还没到硕果累累的秋天,苹果树上结出豆子般的小花,丝瓜藤上的丝瓜,又细又长,绿油油的。

近处,一棵棵大树挺直身板、抬着头,密密麻麻的树叶透过一丝日影,生命特别旺盛。远看这些树木就像一名名威武的士兵,保卫者这里的一花一草。小草碧绿极了,头上戴着一滴滴露珠,在骄阳似火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小草像个高雅的舞蹈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舞姿优美、迷人极了。远处,花儿正在比赛快来瞧瞧!花的种类真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尽。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粉的像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阵阵芳香扑鼻而来,一定会令你陶醉其中。

傍晚,一轮明月带着忧愁的玫瑰花香,悬在蓝蓝的天空上,月光在树林里流淌,静谧得只能听到风吹着青草的“沙沙”声。夜深深的睡了,柔美的月光轻轻地抚摸着树丫子,落下细碎菊花般的黑影,给人一种温馨之感。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低头惊讶的发现一朵粉红色的小野花,朴素而渺小。摘下它放在手心,不禁感到造物主的伟大。这月色轻柔的像湖水,隐约的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传来虫鸣的“啁啁”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犬声,像粗鲁的莽汉,打破了夜的沉寂……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院里放上一张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其乐融融。有的人干脆端着碗,走出院外,一边吃饭,一边和邻居们畅谈着一天的劳动收获,展望着今年的美好收成。乡村人晚上出来散步,借着朦胧的月色,欣赏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月亮便成了他们忠实的伴侣和照路灯。孩子们往往喜欢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个小草,仰望夜空,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长亭外,古道边……”不必想任何烦恼,在悠闲中消磨时光。姑娘们则是东瞅瞅,西看看,羞羞答答地溜到柳林池塘边梳洗容颜。

美丽的乡村游说不完的美景,乡村,是大自然一派独特的美丽风景。

春节刚过不久,我节前买的金橘、白菊、黄菊叶子便发蔫绻缩发黄,失去了先前油亮的色彩。到花店买了不少花肥,也没返绿,却又舍不得丢。一天,在地下车 库碰到了一位正拉着一车花盆的清洁工。也巧,他车上的花啊树啊也都是和我陽台的那三盆一样衰败。我问究竟,老人说这都是小区楼上住户丢在垃圾桶边的。我问 这些花有救吗?他说有。要给花盆里重新换上好土。哦,当我把我家那三盆花翻开一看,上边是一层沙土,下边全是煤碴。一条条根斜乱地挂在煤碴上,像一条条细 白的虫子,干枯黄瘦。我明白了,那不是泥土,涵不住肥水。

于是我拿着塑料袋,在小区周围寻找泥土,然而到处都是水泥地,我想大树下会有土吧。然而许多大树根一部都被水泥围裹得只留下一点点空隙,仅容树根盘踞。最终我没找到土。顿时我的心也像沙土和煤灰,硬森森的——我想找一袋拯救花草的泥土竟这么难?

后来,开车到很远的市外,在外地农民承包的菜田里。我说明了来意,他一笑:“这是乡村,有的是土,我给你挖。”他停下割菜,给我往袋里大把大把地装 土。那湿润油亮的泥土,那满脸皱纹,那青筋暴突的手,让我想起我村庄里的父亲和兄弟,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一把一把伴着季节挖泥土。

当我给陽台上的三个花盆换新土时,心中有种莫名的怅然。我与泥土竟是如此遥远,我离开庄稼,生活在城市灰蒙蒙的大网里,与乡村竟陌生了。如今那盆金 橘,枝叶间开满粉一白的花,芬芳绵绵飘散,叶间点缀着一只经冬末落的小金橘,闪着锃亮的金光。那盆菊花仅也开出了几朵十分好看的粉紫的菊花。这意外的收获, 都因为那新鲜的泥土。还引来了一只灰雀儿,在清晨来枝叶间觅食。我总怕它上下跳啄,会伤了那枚果子,那朵花。它始终没有伤。只是吃完我放在盆边的一小堆米 粒,便悄然飞走。我只能隔了玻璃窗远瞅着它,稍一有响动,它便会飞走。好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和一只鸟这么近地对视。它的来临,也许是因为这里让它看到了 乡土上结出的果子和花朵。但不久它就不再来了,每天放好的米粒照样在那里,我总盼它会来,但它再也不见了。是啊,这必仅是一个城市,一个九楼上的一方几尺 长的陽台,而不是田野啊!鸟的家是天空、树木、田园,而不是高楼。

我不觉又想起了我的童年村庄的鸟了,村庄是一枚呼唤飞鸟的巢,节令在鸟儿的歌唱里变换着不同的旋律。每当四月榆钱满树,家家都摘榆钱蒸着吃,那时鸟儿 就像满树的花朵在绽放,我就奇怪,它们为什么不吃那香甜的榆钱儿,母亲说这鸟儿是不跟人挣食的。每当五月槐花挂得满枝飘香,整个村庄都迷漫在一层香甜的雾 里时,那槐树上也便挂满一树明亮的鸟声,我就奇怪,鸟们为什么不吃那一串串粉一嫩的槐花呢?母亲说鸟儿爱花,它不吃花。这也许只是母亲不经意的一些哄小孩的 话。但过后我还是信她的话了。在老家的屋檐上,有一只燕窝。春夏秋冬,燕子过着和庄稼人一样忙碌的日子。每日飞来飞去,或衘泥做窝,或捕虫喂雏,穿梭于云 天旷野。这么一茬一茬的年年活着,燕子知道村庄的屋檐才是它们的家,因为村庄是宁静的,它搭建家园的泥土在村庄里。燕子知道,村庄才有开花的树,才有它的 巢。

村庄也是孩子与老人的老屋,是生长故事和歌谣的地方。记得当我们一群野孩子在油绿的麦地里疯跑乱窜戏耍时,村里最会念佛的老婆婆就把我们一个个连拉带 哄撵出麦田。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村庄、狸狸、狼、仙女的故事。等我们听迷了,她便用最温厚的声音,唱诵她的歌谣:娃儿娃儿要停停,好腿不踏田禾青。走路呀脚 要轻,踩了田禾地生疼。”过后几天,我们这些野猴子便忘了她的教诲,又一蹦三尺高。当父亲看不顺眼我乱跑猛煸我们屁一股时,又是老婆婆来解劝,嘴里都会蹦出 一句:娃娃不停停,停停会生病。于是大人便住手,我们就一下子跑得没了影。

村庄是的一抔苍老的泥土,在老人们的心里生长。老人们是生于斯,长于斯,要老于斯的古树。他们手执蒲扇,挥去浮世的云烟,静抚猫儿狗儿牛羊温润的呼 吸,以一种世俗无法扰攘的淡然在守望生命,回味斑驳的人生。他们看着无数年轻人像鸟儿,长大后,变成一缕远去的风,成为一株在异乡的城市游走的植物。当我 离开村庄去寻梦时,我和那些人一样忘了我是村庄的一只鸟,有一半的.翅膀落在了村庄的枝梢上,而只用另一半飞翔。只有村庄和老人,在恬然的黄昏,用心听那晚 风与炊烟,庄稼与土地轻轻地说话声。远眺大雁飞过秋天,慢慢地变瘦变老。

村庄是最温暖的陽光。许多时候,身在都市,一心如豆,落寞如雨。心会湿一漉一漉的轻轻点亮一缕乡愁,默默擦一拭我的村庄的名字——让我回想村庄和陽光。想陽 光下那一棵棵父亲的目光抚一摸一着长大的庄稼,想那一棵棵母亲用剪刀修叶打杈开着各种颜色的美丽的棉花,想母亲的纺车纺出一垒垒棉条,想新年新衣穿在身上后母 亲甜甜的笑。于是那个春天,飘满村庄的似乎不是花香,而是一种叫母爱的味道。而我的父亲母亲,不分年节,总在角落做活计,随季节晒菜种和棉籽。一入夏,便 把一袋袋粮食从高处搬到地上,再背到晒场。这时家家户户的空地上都是一片片晾晒的粮食。女人孩子赤脚俯身专注地拣寻粮食里一只只虫子,然后扔给在一旁耐心 等待的小鸡小雀儿。这时是天空最灿烂,村庄最醇香的时候,因为村庄正在收藏这初夏的光芒。男人们在树阴下修缮各种农具,或是叼着一袋烟,思量有关柴米油盐 的事。这时你会觉得,这些村庄的男人女人,就是这田野里会走路的大豆、高梁和玉米,是一把把为泥土而忙碌后稍事休憩的锄头犁钯。人们俯在粮食的身边,让陽 光抚去岁月落在他们心头的风霜,把他们心底的热情与欢笑撩一起。

有那么一天,面对游走的孤独,我在一首诗里写到:我并不适合漂泊,但我却以流浪的姿势选择了远方。那一刻,望着那一句一句写在纸上的忧伤,我才发现,我是一只飞离村庄的鸟,而我的心却永远飞不出村口。

是啊,我原是一个在温柔的村庄里拣麦穗的孩子,如今却在坚一硬的城市里奔跑。城市的的脚太多,踩碎了太多的脚印。我是一只落在城市的鸟。远离了山岚云 岫,晨霜斜陽;远离了雾湿的草,田野的树;远离了我的村庄。我像我陽台上的那些花草,在远离泥土的高高的陽台上活者,离城市喧闹灼一热的陽光很近,离温和宁 静的泥土很远。它们在高楼上,永远无法听到风和土地和庄稼温馨的说话声,无法感受到蜜蜂蝴蝶从它们肩上飞过的幸福。

一天,当我的妻子在嗡嗡作响高速旋转的洗衣机前训斥儿子不会洗衣服时,我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和他一样大的时候,我是跪在母亲身边,在清幽幽的河流 里,母亲教我浣洗捶衣,而我为报答母亲,会窜上一棵比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为她摘下大把大把洗衣用的皂荚。我知道河边苇塘。而我的儿子却是这个城市的孩子, 他的心离村庄太远太远,与这座城市靠得太近太近。他很少入心地听我讲村庄的袅袅吹烟,斜辉晚照,犹如我对他说的肯得鸡、卖当劳、过山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 离。有一天,我对他说,村庄和泥土是我的本色,我的家。你的梦想可以永远在城市里,而我的生命将永远在村庄里。但是我们生命的根,都在村庄里——因为所有 的玉米、麦子、高梁,永远生长在村庄里。

我常一个人走到城外,去看南方的的村庄,虽然那不是我童年的乡村,但那水田、渔塘、河汊却是那么生动亲切。我总是这样想:真正能让我梦想灿烂的是我的村庄,真正能让我们的生命宁静的是我的村庄。

当我如鸟,在城市里飞倦时,在都市太过拥挤太过喧嚣太过躁动的目光里,我总找不到一棵安稳的大树,犹如在这灼一热的城市我找不到一片落雪,找不到一棵美 丽的荞麦。而小时候,我背着书包,从村中高高的土墙夹一着的深巷中像快乐的鸟儿向家飞去的时候,手从墙上一路滑过,让泥土沾满手心儿,直到自己的家门。哦, 那是多么安稳温和亲切。因为我抚一摸一着一路泥土,就能找到我的家。

哦,我的村庄,还有那把心中的泥土,它是我心灵最深刻的一种依恋。

我的家乡——仙头,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省级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身影。可一旦说起它,我心中的喜悦和自豪便会油然而生。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放眼望去,田野里除了那金灿灿的稻谷外,展现在田间地头的还有那品种丰富的绿色蔬菜:雪白的萝卜、绿油油的青菜、滚圆滚圆的大白菜、又粗又嫩的莴笋、争相绽放的花菜……交织成一幅五颜六色的壮锦图,真是美不胜收了!

您再往那山上看,那不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吗?是的,可它并不是普通的竹林,那是我家刚种的一片十亩的雷竹林,每年的二、三月份我们挖的雷笋就为我家净收入上千元呢!听,微风里竹林发出“沙沙沙”的声响,不正像一个个顽童在说着悄悄话?那随风摇摆的竹子,婀娜多姿,就像一群载歌载舞的少女。

您再往那右边瞧,那不是一片果树林吗?桃树、李树、梨树、桔子树……应有尽有,这里的一年四季果实累累。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左边,看,那不是一片花开得正旺的桂花树吗?鹅黄色的小花在竞相开放,阵阵凉风拂过,香气扑鼻,整个村庄弥漫在浓浓的芳香中,真让人陶醉。

再看看脚下吧,家乡的那条烂泥路早已披上了坚硬的盔甲,望着眼前那一条条笔直平坦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耳边不禁响起了歌星韩红唱的《天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有了这些神奇的“天路”,如今家家相通,村村相连,各村儿女欢聚一堂。

是啊!这些公路,不但是一条连接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更是一条乡村通往幸福、小康、和谐的康庄大道!

春天,是鸟语花香的季节,也是美食的季节。在我有关春天异彩纷呈的美食记忆里,香椿芽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在乡村,最好吃的,风味最独特的春菜莫过于香椿芽了。

香椿树在乡村是最常见的树木,几场春雨过后,老家的房前屋后,粗壮高大的香椿树紫色的枝干上,探出紫色的芽苞,羞羞答答的像暗自怀春的少女;又宛若婴孩刚睡醒的样子,似绽未绽,半开未开,惹人爱恋,给人一种含蓄内敛的美。一小撮红顶在枝头,像一朵花儿在凌寒的春风中摇曳。初长出的香椿最好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但母亲是不舍得吃的,一定要等它多长一些才可以食用。过几日,叶便轻盈地舒展开了,绿叶红边,望去,犹如玛瑙、翡翠。一股淡淡的馨香,那股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味道被风一吹,就弥漫开来,总会让人们内心激动。

大人们在春天是很忙的,要播种,要耕耘,能有时间摘椿芽的就只有孩子们了。够得着的用手摘,够不着的用带钩子的长杆去钩椿芽。一朵一朵地飘下来,飞撒得满地都是,每次都有一大抱,一朵朵粉嫩嫩、鲜茸茸的绿,芳香得真是可爱,呛得鼻子直发痒。拿回家的时候,总能看到母亲脸上欣慰的笑容。

“嚼之竟日香齿颊”,椿芽是餐桌上的绿色食品,其入馔,可烹调出好多种美味菜肴。单拌椿芽简单爽口;椿芽炒蛋,鹅黄柳绿,清香氤氲;记忆之中,椿芽炒腊肉是母亲的拿手好菜,椿芽似白泛紫,腊肉微微带红,实在是色香味俱佳。腊肉的醇香和椿芽的清香相互融合,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美食,那一定会突然使你眼睛为之一亮,食欲顿时萌生,吃到嘴里,慢慢嚼一嚼,那种香,沁人心脾,全身的毛孔,淋漓痛快,没有一处不舒坦。现在回想起来,那哪里是吃椿芽,根本就是在品椿芽,感受春天,在咀嚼中唇齿间四溢春天的汁液和香气,仿佛把春天都留在了舌尖上。

椿芽的时令很短。“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过后,香椿的叶子就变了味道,虽有香气,已不可食,父亲似乎不甘心,他会叫妈妈把椿芽腌起来,夏天来临,我家的餐桌上常会有腌香椿这道菜。腌香椿里多了份陈香,味道亦美。

一茬新叶一茬香。椿芽的香,是清香,但又不是一般意义的清香,咀嚼中,香气会变得悠长而浓郁,春光里,有了椿芽儿芳香的浸染,心底流淌着的是浓浓春意、融融暖意、深深情意,幽香的椿芽叶仿佛在书写着一个春天的童话。春风里,阳光下,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我们走进春天,敞开肚皮,去品读美丽香甜的春天。

乡土气息,这是一个神圣的词语,他代表着寂静、优雅。而在其中优雅所指的,莫过于傍晚了。

这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太阳已经没有力气发出耀眼的光辉了,在高高的天空中忽左忽右,东躲西藏,一会儿到这块云下面。一会儿到那块云下面,失去了那浩大的气派。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天空更加美丽——看,那朵云被染得通红,好像一个红着脸的娃娃,四处嬉戏,四处玩耍;瞧,这边的天空虽没有云彩,但晚霞也煞是好看:一块白、一块黄、一块红、一块紫,五颜六色的,像一块弯弯曲曲的彩色鹅卵石小路,伸向天边。又好似一只只彩色蝴蝶,在空中,随风舞动......

这天空是好看,但大地也不错嘞。近处,婆婆家的猪圈里,小猪们个个顽皮,全身被照得金黄金黄的,还有几个调皮的,钻出猪圈,四处乱跑,婆婆呀,可急坏了,连忙把小猪赶进猪圈,但他的脸上,却笑开了花。走出院子,四处全是乘凉的人们,一边闲聊,一边用黄色的枯草扇拍打着胸口。放眼望去,四周全是被染得通红的人、畜、植物等,置身于其中,好像处在一个梦幻王国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村口的桃树下,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是乘凉的好去处。孩子们在大人的身旁玩耍着,要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呀,有些人准会哭个没完,但我们,乡村的孩子们认为,那样更好,滚得一身是灰尘才好,那样够刺激,我们的天性,本就是玩嘛。大人们也不闲着,趁着这点儿空闲,补补衣裳,缝缝鞋底,也不错。

这就是乡土气息的傍晚。

近来,受亲戚之邀请,回老家吃了几回酒席,看着那些熟悉的场面,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些农村整酒的日子里,洋溢的温暖与幸福,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温柔,感慨万千。

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穿,但无论谁家过“红事”还是“白事”,那一定是全村最大的一件事儿。一家有事,几乎是全村出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家都义务来帮忙。当然,整酒现场虽然人多手杂,但忙而不乱。所有人员都有详细的分工,有负责煮饭的,有负责招呼客人的,有负责倒茶的,有负责洗菜配菜的,有负责采购物品的,还有负责借东西的,掌勺的大厨,当然得请全村里公认最好的,忙上忙下,忙左忙右,里里外外都是人,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比自家办酒席还高兴,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最棘手的就是宴席的餐具,所有的餐具都是东家借,西家凑。村里到处借锅借案板借刀借盆,而且还要借碗借桌子借凳子,有时实在借不到时,就用门扇当桌,搬块砖头石头做凳子。如果运气好的话,开席的时候,你还能坐上自家的桌子,端上自家的碗。桌子是八仙桌,四方形,凳子是长条板凳,长长的,窄窄的,八人一桌,坐席分上下席,小孩子是不能坐上席的,德高望重的前辈才有资格坐。

虽然物质匮乏,但好客的主人家都会绞尽脑汁,拿出全部家当,杀猪宰羊,备上好酒好菜,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一大早,你就会听见猪在吼,鸡在叫,刚刚还活蹦乱跳的羊儿,不多久就成了案板上的鲜肉,不多会儿,那个羊肉味儿,猪脚味儿,土鸡香味儿,不停地往你鼻子里钻。

走进厨房,已经装好盘的扣肉、炸全鱼、鸡蛋卷、猪脚、红烧肉、肉圆子,羊肉汤,等等摆在案板上,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梅菜扣肉是蒸出来的,不柴不腻,酥软清香;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红烧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羊肉汤口感鲜嫩,香味浓郁,令人回味无穷。如果恰逢冬天,一盘时鲜的冬笋炒肉,那也是鲜香味美。每一种菜都意义非凡,蒸菜冒着热气,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肉圆子圆圆滚滚,象征着一家人圆圆满满,全鱼呢,不用说,当然是有头有尾,年年有鱼,吃着这些菜,便是吃一种祝福,一种希望。

我最喜欢吃的当然是红烧肉、扣肉和猪肝心肺汤。几块爽滑的红烧肉就能下好大两碗饭,吃完饭再喝上一碗鲜嫩的羊肉汤,那真是唇齿留香,胃、心,整个身体都是极舒服的,总觉得人间至乐莫过如此了。以至于这些年,红烧肉、扣肉和猪肝心肺汤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时过境迁,如今农村整酒已有所改革,有的到酒店包席,有的请专门承办宴席的机构打理,再也不用四处借碗借筷,再也不用村人帮忙,再回忆当年整酒的情景,才知道,那吃的,其实是一种热情的氛围,那吃的,是全村人互相帮助,不分你我的快乐与幸福。

这样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里,我和姐姐来到了乡村游玩。

一到乡村觉得就是不一样,嗅一嗅鼻子,四周到处弥漫着清新的泥土味。我和姐姐放下背包,飞快地跑到了后山上,一条又长又窄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望不到边,我们迈开脚步走在这充满童年而又欢声笑语的小道上,那是韵味十足。勤劳的人们最喜欢在这土地上种东西了,四周种满了辣椒、芝麻、水稻、茄子……它们个个长得十分饱满,像喝足了水的小宝宝。

小辣椒长得特别嫩,翠绿翠绿的,但你们别看小辣椒什么都不怕,可这些小辣椒却十分害羞,都藏在叶子后面,你不仔细还真看不见。再看这边一排排芝麻就像战士一样立在那儿,芝麻花开得可真味是冰清玉洁,特别白,就像白云一般白,一般柔软,只有上面是浅浅的粉,花瓣顶端向外舒展,就像蕾丝裙一样,再向前看,一片接着一片的水稻,整整齐齐,规规矩矩,我想这里最抢眼的就是水稻了,它的绿就好比一滴水滴进了绿水中一样纯洁,排地又是漂亮,就好比一位舞蹈家,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摆,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协调好看。

“有茶叶”姐姐大声叫道,果然这里有许多茶叶,我走上前去,深呼吸一口气,那股浓郁的茶香味顿时流进了我的体内,唤醒了每个细胞,我伸手采了一个茶叶,看着那小巧玲珑,充满诗意的小茶叶,仿佛看到了,一群姑娘背着竹筐上山边哼着着歌,那感觉美妙极了。

我抬头看了看天,蓝湛湛的;低头看看水,清凌凌的;环顾四周,绿油油的,真是美丽的乡村。

乡村的春天来得早,只要迎春花在篱墙吹着喇叭,只要几声清脆的鸟鸣,乡下的日子就变得暖和而亮丽了。

一条弯弯的小河嫩黄嫩黄地从村中流过,从油菜花香里流过,从洗衣姑娘的欢笑声和棒槌声里流过,一群一群土鸭子轻快地浮游,分享这溪水的温柔,偶而欢快地“嘎嘎”的叫几声,给这春的乐曲增添几个动听的音符;一些精细的草叶悄悄地在村的四野蔓延开来,一株株,一片片,沾着水露,摇摇晃晃,几头相熟的水牛,在路旁在河边啃着青草,黄昏归去,一位村童骑牛背,短笛轻吹,悠悠然,看蓝天白云夕阳,那诗情画意,后来被我写成一首田园诗,其实那意境也早就渲染在乡村的农历中。……

这是挽挂在乡间的景致。

几阵阵细雨洒过,几缕轻风吹过,几片阳光照耀过,你就会感到许多春的气息。那路旁,那垅里,那坳上,那坡下,清早还只是那么一星绿,一点红,可转眼间,那绿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那红也成了大块大块的红,红绿相间,铺展开去,格外赏心悦目,在这宁静的边缘,又似有小小的温柔织一段缠缠绵绵的牵挂或诱惑,忍不住就出门去仔细地看那大片大片的的绿,真是绿得有味儿。那是纯粹纯粹的绿茸茸,给人一种极鲜活的感觉,似乎吸一口气,都能吸进这绿的滋味。那农家院子里单株的绿树,或是一株枣树,或是一株板栗树,有些孤立,不算高大,却生一身嫩绿的叶片,叶片里是星星点点的花芽,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团凝固了的绿绸,绿绸有点点白花缀着,煞是好看;而更远一些的那些成群的树,却低低地伸出放射状的枝条,上面零星地挂些叶片,单单薄薄,拥拥挤挤,全没有孤树的那份潇洒,倒是枝头爆出的一粒粒芽儿,给人许多生动、鲜亮和希望……

再仔细看那大块大块的红,也红得挺有意思。不说那晴明时节的满山红,单说眼前的桃花,从粉红到胭脂红,那也是分了层次的,并不像绿色那么单调,在坳上或坡上,朦胧地闪动着一株桃花,轻轻柔柔,仿佛在飘动着,迷恋着;飘尽的花粉里蜜蜂正忙着采花之蜜,一位女子在桃园摘桃花,正是“人面桃花”相映成趣,那也许是谁家刚娶回的新媳妇,来看望桃园,像站在公婆家汗水铸造的艰辛之上,看梦蝶纷飞,从此守望温暖的家园,心灵涌动的是感激,如亲近二月春光。

二月乡村春色浓,有绿有红还有白,且容我再描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里云锦、十里落霞灵动着的一个香雪海缤纷的梦幻,那是美的笼罩,是生命与阳光的布礼,我们站在季节的边缘远远地望着果实,在第一盏灯火里取得了渴…… 是的,乡下的春天,仿佛石头也能开花,仿佛流水也淌着芬芳。桃红柳绿梨花白,和那一束束无名小花很诗意很层次构筑一幅田园风景画,面对她,我只想有一架摄像机。

这是春天在乡下特有的感受。

如果你感到有些倦意,可以随便走进一户有绿树绕着的农家,寻一把木椅歇歇脚。来者都是客。于是,好客的主人会为你端上一杯自己种的新茶,叫你品尝这日子的清香和甘甜,甚至还会递上一碗温热的米酒,那是过年酿造的,让你真正感到这乡间的淳厚、亲热和真诚……

这平和而温暖的时节,这宁静而热烈的乡村。

然而,那缤纷的春色,那希望的田野,那布谷鸟的鸣叫,却只能是乡间短暂的美丽享受,因为,这温暖而悠扬的季节在催人开犁,催人播种!你看,那黑土翻涌着,吆牛的声音亮丽地弥漫在空中,汇集成一道虹,一头是步履艰难的牛,一头是躬身扶犁的农人,中间翻滚黑土泛起泥香……夕阳跌碎,是耕者的汗水、是种子,播进了浪涌的土地,在温暖的春夜,乡村的田野,萌出了一首嫩绿的小诗……

这是在乡下感受到春天如诗的情怀!

时间一晃就到了八月,古诗《诗经.国风. 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描述了七月是从六月最热的温度开始下降,已经是到了初秋。但是不知道是地球的转动还是我们地球人本身的破坏,使现在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八月成了最热的天气。

越是这个时候,我越是想起我八月的乡村,想起我的乡村里的山川风物,想起乡村里的山民和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在八月里辛勤的劳作,面对山村的土地,他们是那么执着,是那么牵肠挂肚,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小时候我赤着脚,来到田边,看着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在田地里劳动,用汗水浇灌禾苗,用爱抚一摸那些蔬菜,粮食,我的心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对母亲的赞美。我的母亲是一位集善良、勤劳、关爱、亲情、伟大于一身的母亲。

田地里的蔬菜种类很多,有豇豆、茄子、南瓜、丝瓜、苋菜、西红柿、辣椒等,田地里还有粮食作物,如玉米、稻谷、绿豆、高粱、花生、油菜籽等。看着红红绿绿的蔬菜,看着心爱的粮食作物,不知道母亲用了多少汗水用了多少心血去培育去管理。哪里有了杂草,母亲就用手一根根的拔掉,用心一天一天的呵护。

我肚子饿了,我就枕在母亲的怀里,一吮一吸母亲不多的奶液,母亲用手抚一摸一着我的头,看看天上的太陽,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母亲就忙着回家,开始做午饭。母亲自然少不了自己的杰作。那些蔬菜在母亲轻轻挥舞的菜刀下,变成了条变成了块变成了美味佳肴,变成了没有一点农药的绿色食品。我们几兄弟就是吃着母亲一亲手做的食物,在母亲的不厌其烦的吆喝声中长大的。

父亲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稻谷,他一块田一块田的行走,看见水田里有了稗子和杂草,他就卷起裤脚下到田里,拔掉稗子和杂草。那些稻谷在陽光下一天天由绿色变成了金黄,那一粒粒的稻谷就是一串串的黄金,给了父亲一种劳动成果的奖赏和宽慰。再过10天稻谷就可以收割了,父亲一个人在一旁自言自语。

八月的天空仿佛夏天一样,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一会儿狂风暴雨,来得快也去得快。狂风席卷整个山村,那些粮食作物和蔬菜在狂风的袭击下东倒西歪的,特别是田里的稻谷被狂风吹得杂乱无章,收割时就找不到首尾,时间一长谷粒就会发芽,霉烂。山村的房屋树木被狂风袭击得不成样子,瓦片上响着滴滴答答的雨点,雨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在密不透风的暴雨中被拥抱得支离破碎。那些晒坝的粮食被雨水冲进了水沟里,冲走了父母心里的剧痛和忧伤,自己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被狂风席卷而走,怎么不伤心呢?

再过几个小时,乌云散去,天空又出现了陽光,山民们来到自己心爱的田地里,查看庄稼的损失,看看房屋树木是否被大风损坏。村民那张老脸沉下来了,仿佛天上的乌云。好好的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出太陽就出太陽,仿佛一个三岁小孩,真是喜怒无常呀!

太陽出来了,我跟着父亲来到田边,帮父亲扛着打架和挡席,到田里收割稻谷。我学着父亲割谷子的动作,一刀一刀的割,有时伸一下懒腰。父亲说,细娃无腰,哪来的腰疼?赶紧割谷子。我只好点点头。

稻田里的青蛙,蜻蜓,蝴蝶,田边树木上的蝉儿们,都在不停的纷飞和蹦跳,都在不停的歌唱,仿佛在为我们弹奏一曲田野牧歌,那么酣畅淋一漓,那么激越悠扬,那么让我向往蓝天,向往美好的生活。

父亲打完一块稻谷,才坐在拌桶上歇歇气,那豆大的汗珠一直往水田里滴落,这时我感觉作为山村农民的父亲是如此的辛苦,这种辛苦是城里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夕陽照在父亲的脸上,仿佛给他的脸镀上了一层金,父亲仿佛成了一幅油画,一尊雕塑。父亲挑着满满一担稻谷,足足有200斤重往家走。我跟着父亲的屁一股后面,听着他吆喝的号子声,我多么想变成一缕清风,拂去他脸上的汗珠,让他的脚步稳健,干劲陡增。我多么想帮着父亲挑一段路程,可是我的力气不足,人还没有长高,只能在心里默默为父亲加油,让父亲有足够的力气和信心把稻谷挑回家。……

我踏着路边的茅草,兔儿胡草,马草,狗尾巴草,脚底痒痒的,野草上的雨露还没有完全被太陽晒干,我用手摸一摸,雨露是那样的酥一软,舒心,仿佛凉到了我的心里。这时母亲在塘堰里洗菜,活蹦乱跳的鱼有时候浮出了水面,来看看夕陽,看看山村夕陽下的景色。一池荷花,婷婷玉立,仿佛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蜻蜓点水,青蛙鸣叫,宛若诗人的笔墨跃然纸上。

村庄被夕陽包围了。炊烟冉冉升起,牛羊唱着欢快的田野牧歌回家了。村民们坐在院坝里议论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对稻谷,对庄稼,对房屋的破坏。“谁最大?天最大。天要你吃饭,你就能五谷丰登,天不让你吃饭,你再有本事也无济于事,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看待八月的乡村的。

秋天,天高气爽,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一时心血来潮,问学生,秋天是什么颜色。大家用一种色彩,形容秋天。我自己毫不犹豫的选择黑色,因为秋天也常刮风、下雨,气候异常,乡村还经常停电,整个乡村陷入黑暗之中,黑色代表我心中乡村的色彩。

就同样的问题,问学生,请他们选择一种颜色,代表心中乡村的颜色。学生显得很兴奋,他们的答案也五花八门,乡村色彩明丽,五颜六色。他们有不同的选择,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金色等,但没有人选择黑色,而我进一步让他们说出理由。

选择绿色的桂萍说,乡村的一切都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山,绿色的茶园,大地都是绿的,绿色是乡村最普遍的色彩。绿色,无疑是乡村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绿色的乡村。

选择蓝色的豪斌说,乡村的天空是蓝的,倒映在小溪里的水,也是蓝的,他笃定乡村是蓝色。选择红色的威远答,傍晚时分,乡村的天边燃烧着红霞,红的耀眼,太阳也是红的,他坚定相信乡村的颜色是红色。轮到选择黄色的爱茹发言,她说,他每天都可以看到路旁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稻谷是金黄色,土地是黄色,他的答案理所当然是黄色。

还有其他答案,或粉红,或青紫,色彩斑斓,展现出别样的乡村,异样的色彩。孩子的答案没有错,他们的答案够精彩,他们的答案,不仅仅是书上的描述,也是现实中的存在,他们寻找到了,而却被我遗忘,我只认定乡村的颜色是黑的,那是多么的狭隘!

乡村五彩缤纷,并不是单一的色彩,唯一不同的是,学生的答案,充满阳光,暖色调,给人明亮的感觉,充满温暖和希望,而我的答案,显得暗淡,灰色调,是凋敝的乡村,没有希望的乡村。学生代表着希望,而我充斥着失望。他们的内心明朗,而我的天空晦暗,他们的乡村,争奇斗艳,而我的乡村,色彩单一,这也应了那句,他们代表未来,而我代表过去,代表没落。我的心是死的,他们的心是活的,他们代表着乡村的朝气和希望,也让我看到了未来。

我喜欢乡村的傍晚

傍晚时依偎在不远处山坡上的斜阳

斜阳里牧羊人的悠扬的歌声和金色的眸子

歌声里飞扬的希望

眸子深处荡漾的善良

我喜欢乡村的傍晚

傍晚时泛着红晕的青桠

青桠上扑棱着翅膀归巢的鸟儿

鸟儿在投在夕阳里轻盈的倩影

倩影刻印在深厚宁静的土地上

我喜欢乡村的傍晚

傍晚时屋顶上空悠然升起的炊烟

炊烟下烧的通红的火塘

火塘在一个弥漫着食物清香和欢声笑语的屋子

屋子坐落在一个有傍晚的村庄

春暖风轻的季节,山上的桃花,热热闹闹地开了。

在故乡,桃花被当作幸福美满、吉祥喜庆的象征,所以春天里但凡拜神的日子,乡亲们都喜欢折下一两枝桃花,点缀在供品上。

父亲很喜欢桃花,记得小时候,山上桃花盛开时,他常常忙中偷闲,带着我上山去观赏。桃花在枝头春意盎然,父亲流连忘返其中,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时节,我想他肯定是掉进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中去了。而我当时少不更事,不知道所谓的桃花源,心里只想着:漂亮的桃花什么时候才能结成桃子!

父亲在桃树下恋恋难舍,最后下山的时候,忍不住折了几枝含苞未放的桃花,回家养在花瓶里。我每天做完功课,都要去看看那几枝桃花。我不止一次地问父亲:桃花养在瓶里,能养多久?父亲笑着说:“你别小瞧它,它生命力可旺盛着呢。”

我怕它枯萎,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去看它好几回。这一看就看了半个月,花儿才渐渐地凋落,桃花的花期算是长的了。

有一年春天,父亲又在山上折了几枝桃花回家,那些桃花大部分含苞未放,只有几朵是已盛开的。父亲将桃花插养在瓶子里,我照例每天都去瞧它,当它还在山上的时候,我盼望它快结成桃子,可一旦它养在瓶里的时候,我只盼望着它不要过早枯萎。一天,我惊觉有一朵正要凋落的花儿,竟然结出一颗小小的桃子!这太令人惊奇了,插养在瓶里的桃花,它居然会结果!我跑到父亲面前,兴奋地将这奇迹告诉他,父亲解释说:“可能是在山上的时候,已有蜜蜂为它传过花粉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不再是当初那个黄毛小丫头,早已离开了父亲的庇护,离开了那个春天一到,山上就开满桃花的村庄。如今的我飘泊在外,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桃红又见一年春,身在他乡的我,格外地想念故乡,想念我的父亲,更加想念那山上开得绚烂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