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

潮范社 人气:7.03K

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职场也是有一些做人的原则的,在职场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职场的事情从来不是简单就能概括的,职场上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学会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职场达人非你莫属!

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

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1

打盹

这里有“趴虫族”们苦心钻研的4种桌上睡姿,注意请灵活使用。

睡姿1:以一只手托着下巴。这对短暂的小盹来说是很理想的。因为频频“钓鱼”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如果有“大人物”进入“趴虫族”的工作区,该姿势也能使他在“紧要关头”回过神来。

睡姿2:是睡姿1的变种,将一只手换成两只手,对稍微长一些的小盹,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虽然双眼紧闭会使你对环境的警觉性下降,但使用该睡姿的配套台词就可以解决,??“没有睡觉啊,我是在想我的计划书!”

睡姿3:完全把身体靠在你舒适的座椅上,头向上仰。这样可以给同事们一个误解:他是不是在冥想什么工作中的难题呢?真是不容易!??一边休息,还可以一边得到同情。

睡姿4:完全趴在桌面上,当一条“睡虫”。这个姿势增加了被当场抓获的机率。但“趴虫族”的理论是:事物总有两面性,这个姿势也许恰好代表了我们筋疲力尽(当然是为工作),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经常努力表明的一点。所以,在使用这个睡姿前,切记应事先准备好一叠报告,在被抓获时,抛将出来:“刚刚熬夜赶写这份报告,实在太累了!”

开会

并不知道或者根本没兴趣知道在会议中发生了什么,但“趴虫族”会在不同的时刻表现出恰当的脸部礼仪。别人微笑他就咧嘴,别人摇头他就皱眉,如果不确定该如何反应,他们就扮出稍微陷入沉思的样子。

被指定发言时,原则如下:声音要粗哑,因为声音粗哑的人似乎比声音尖锐的人更有分量;在说明立场时,凝视空中,做结论时,则直视某人双眼。这让本人看起来有思想;尽可能使用简称,这表明你对这个议题了然于心;以其他人的意见为基础,如“我完全同意刚刚王总所说的,展开来说……”当然,还可以将别人在一个小时以前所提的好意见,变换措辞再说一遍,没有人会发现。

其他

当然,“趴虫族”们还有很多诀窍:永远排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找一个“盾牌”型同事抵挡一切风风雨雨;别急着交出不具时效性的计划,留住它们,直到觉得特别不想工作的时候;打电话,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先说听起来与工作有点关联的事情,再调低音量,说你的私事;对老板,多满足他的八卦求知欲,这要求“趴虫”们耳朵要灵敏,多收集新鲜事,老板们多少都有点耳目闭塞。

职场趴虫族的入籍礼仪2

职场不要傻傻做领导的应声虫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选择。行不行、好不好、哪个好、你支持谁……在二选一时表个态,或者在几个封闭选项中选出最佳,这样的问题,我们大家每时每刻都能遇到吧?可很多时候,那些看似简单的决定,其实并不容易。

同福客栈里,时时上演着类似的戏码:女老板佟湘玉遇事总喜欢和下属商量商量,力求民主——大到关乎小贝前途的是否要习武,小郭和无双到底谁走谁留,小到盘子里唯一的螃蟹该给谁吃。万一参与意见者分歧太大,各抒己见争执不下,她也有办法——那就投票呗。真到了需要一人一票表明立场的时候,无论是老白、小郭、秀才还是大嘴,“我”就要从“我们”的大背景下走出来,在追光灯的照射下,独自面对观众的审视和评判,并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职场上,这样的情形想必每个人都不陌生吧——领导征求意见:方案A和方案B,乃至于方案C、方案D,你赞成哪个?这里的ABCD,可能是销售计划,可能是未来合作伙伴,可能是优秀员工候选人,可能是中午聚餐的饭馆,也可能是年会上部门要表演的节目。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时候,你该怎么选?有一种人,表达意见的唯一根据就是自己第一时间的判断和感受。他们性情得很,觉得哪个好就选哪个,至于其他的,一概不论。

而另一种人呢,他(她)的意见总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即便自己再怎么觉得好,也要想想是不是别人也会有同样感受,自己的选择是不是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甚至,对于自己的.选择,别人会怎么想。换句话说,这些人的意见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这么说显得有点儿笼统,还是让我们到戏里戏外的故事中抓几个典型吧。白展堂和佟湘玉、郭芙蓉和吕秀才,这两对儿是办公室里拆不散的利益共同体。因为关系好的缘故吧,哪怕只是碍于情面,他们在表达意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顾忌。比如,在小贝是否学武的问题上,投了反对票的佟老板只需一个眼神,老白就坚定地举起右手,成为她意见的支持者;而力主学武的小郭也只是轻轻咳了一下,秀才便一下子从反对阵营中倒戈过去,“活到老,学到老,学门手艺,没坏处的”。

情面确实是一种压力,好友抛过来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你应该站在我这边。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并不少见。一个朋友受命组建临时小组,负责项目攻坚——在那个大团队里,这不仅意味着荣誉,更直接关系着年底红包的大校她再三考量,心里大概有了份名单,入选的全都是组里的业务骨干。会上,她一边念名单,一边偷偷观察好友Z的反应——Z一直死死盯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还带着些责怪,好像在说:“你怎么不选我啊?”最后时刻,她临时决定在名单的最后加进Z的名字。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另一个典型是李大嘴,他顾忌的是如何与上司保持一致。几次投票,不论投的是什么,他都坚定地站在老板娘这边,义无反顾。有个词叫“建立一致性”,也就是说,作为下级,你应该清楚地知道上司对哪些事情比较在意,对什么工作特别看重,上司要求紧急处理的事一定要排在你日程表的优先位置,上司否定掉的决议即便你再不满意也要就此打祝在“一致性”的规则下,很多人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总是态度暧昧,希望摸清领导的好恶之后再作决定,这样既不至于和“主旋律”唱反调,更可以给上司留下个好印象。现实中有人深谙此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同事们提议去川菜馆聚餐,上司刚问了句“很辣吧”,就有人“识时务”地跳出来高声反对:我最近胃不舒服,咱们吃点清淡的吧。你不得不感叹他的精明——从不率先表态,而是等主流意见出来之后,再见机行事。只是,连吃个饭这样的小事都要看人眼色,未免有点儿太纠结了吧。在上下级关系中,个人的独立判断再一次退让——领导的意见永远正确,领导觉得好才是真的好,领导的价值观决定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好恶。

在这样的氛围里,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或许真的可以就此平步青云,在职业发展中有所斩获。但,要是有意外呢?把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一味的附和,可能会让你的上司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虽然眼前确实能得到些小甜头,可到头来,万一事情搞砸了,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职场守则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发现老板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这句话强调了老板对员工的绝对领导关系,但这并不表明老板向你下达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须执行。所以说,“一致性”绝不是简单地做领导的应声虫,而是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自由表达,帮助上司看到某个决定背后的机遇和风险,并且试着完善它。当然,沟通也讲究技巧,再好的建议也不必搞得领导当众下不来台。事在人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无论是被亲情友情绑架,还是屈服于上下级关系,显然,有些人的意见和态度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他们过于在乎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过于追求自己和环境的“和谐”,却恰恰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