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潮范社 人气:3.13W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小编分享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方法。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1

两岁前的妹妹被称为“小恶魔”是不为过的,她的“恶魔”行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行为:

睡眠少,睡眠浅。起床气大。

别的小婴儿每天需要二十个小时睡眠的时候,她只睡十二三小时。别的小宝宝每天需要十五六小时的睡眠,她只睡十一二小时。很难入睡,即便奶睡,没有半小时以上,她是无法入睡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一小时以上,我的胯骨经常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酸痛。

除了入睡困难,睡眠浅才是最磨人的。你翻个身,她醒了。她自己翻个身,然后她又醒了。接下来又得开始新一轮的哄睡。醒来后,更是喜欢哭闹,很长一段时间,每次白天睡完午觉醒来,我都会给她洗个澡,以减少哭闹。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极度缺乏安全感,不近生人。

妹妹很早开始认生,四五个月的时候就不喜陌生人靠近。到一岁多的时候,除了我和她爸爸,其它人一抱就哭。过年拜访亲戚,周围一大群人对她而言就像陷入恐怖剧情。一轮接着一轮的哭声和尖叫。那个阶段的她,父母以外的怀抱,是她最深的恐惧。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第2张

不愿一个人玩耍,每时每刻都需要关注。

小宝宝是贪玩的,然而妹妹也喜欢各种玩具,只是需要人陪着一起玩。你以为她正在认真玩玩具就可以去个两分钟时间的洗手间,在厕所门关上的那一刻,早已经哭声震天。有相同经历的妈妈出主意说,你把她带到厕所就好了。我真的试过,但她依然在哭着要我抱。她的心理活动是,你怎么能因为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关注我?然而,你跟一个一岁的小朋友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结果只有一个,你讲多久,她哭多久。

学步时间长,会走路后,也总要抱。

由于妹妹需要很多的安全感,所以在不确定的因素面前,容易止步不前。一岁不到就老是要下地走路,在不需要人扶的情况下都能走几步。谁能料到她花了三个月才放手自己走。从她会到处走后步伐很稳健,也极少摔跤。就能看出她的身体其实早已经具备走路的能力,只是心理战却持续了很久。

然而学会走后,出门基本不带脚,你狠心把她放下,她却拼命抱着你的大腿不撒手。其实刚才也只是走了几步而已。

我相信,耐心看完以上所述,很多人都会跳出来说,你绝对是个爱惯孩子的妈妈,这些坏习惯明明就是被你惯出来的。但幸好,妹妹有个睡觉只需要扔个奶瓶,还自己可以安静玩积木,会走路后,从来不求抱的哥哥。所以,我没有被划入熊孩子妈妈的圈子。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第3张

两岁后的妹妹,晚上能睡整觉了。睡觉前也只需要喝牛奶,睡不着时跟我聊天的乖巧模样,弄得我都不想让她睡啦。就这样听她一直说,“妈妈,我爱你”。白天由于贪玩,偶尔会不想睡觉,但大部分时间闹个几分钟也就睡了。醒来后,自己爬下床找妈妈。

两岁三个月后,妹妹可以自己看动画片,和哥哥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当然还有玩打架。我可以脱身的时间越来越久,她除了睡觉,或者伤心难过了,基本不会来粘我。这么说吧,在她没睡的情况下,只要家里有人,我还可以睡个较长的午觉。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出门可以自己走,远距离需要抱,但在小区逛逛,完全靠自己。婴儿推车基本也退休了。

面我静下来思索妹妹的成长历程的时候,发觉身体的劳累已经淡忘,而那时候的焦虑却是显而易见的。

妹妹出生时,哥哥才两岁多,也跟现阶段的妹妹一样,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需要呆在妈妈身边。而我却分身乏术。而那个时候的生活环境对我造成的影响,已经不想再提。我记得总是在焦虑,哥哥为什么又被堂姐欺负了,他的口吃还要持续多久,婆婆因为我掉在地上的头发又开始念叨了,我是不是忘记关楼下的灯了,公公看到后会不会生气?所有身边的事和人都成了我焦虑的源泉。所在的婆家,没有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帮助。

我想那个时候能直接感受到我的焦虑的人是孩子们,妹妹究竟是因为天性敏感还是因为我的情绪所导致?我没有用过分的宠爱去惯她,却用情绪主导了她的心境吧?

现在么?是我生完二胎来最轻松的日子,换了个环境。相信以后随着妹妹的长大,我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好时光。但我也满足于现在,满足于她有时候的小粘人,享受对她来说我还是那个无可替代的人的感觉。

或者是妹妹的转变让我放松,又或者是因为我的情绪转变而让她改变,也许是因为相辅相承。我最终明白了,放下过去的焦虑和不快,是对自己最大的爱,而这份爱,让孩子们更有安全感,唯有拥有它,他们才能自由的飞翔。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2

带娃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孩子变幻莫测的情绪。前一秒钟还玩得高高兴兴,后一秒突然不知原因地崩溃哭泣,孩子就是有这种从小天使秒变小恶魔的神奇力量,搞得父母措手不及。如果是在家里还好,如果是在公共场合突然来这么一出,真是让人尴尬混乱又不知所措。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年幼的孩子因为精力过于旺盛,加上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还不完善,偶尔的情绪变化甚至崩溃都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为此感到的头疼也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孩子的情绪虽然多变,但也是可以引导的。下面的几种办法或许可以教会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良好的情绪。

新奇的东西

孩子精力旺盛,对一切充满好奇,很多时候孩子在外面情绪发作是因为被过度压制而产生的不耐烦。让一个活泼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强迫他们待在那里,不如帮他们找些新奇的玩意来转移注意力。这些东西可以是身边的小物件,或是新鲜的声音、小动物、甚至陌生的人,任何能引发他们好奇心的东西都会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去发泄他们多余的精力。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第4张

让孩子保持忙碌

很多孩子在突然进入陌生的环境中时会感到不适,进而情绪崩溃。如果您足够了解您的孩子,就应该能够预见到哪些环境可能会让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在出门之前,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比如告诉他们这是一次冒险,尽量向他们描述可能遇到的状况,询问他们准备如何应对,是不是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同时也可以就具体问题给他们一些建议。让孩子的'某些部位保持忙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对环境的焦虑,比如吹泡泡、吃零食、哼一首歌等等。

不纠结整洁

喜欢把东西弄乱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长过程。他们通过这个过程探索、学习、并发展运动和协调能力。过分纠结环境的整洁会让我们限制孩子的很多活动,让他们探索的欲望无处释放,进而引发情绪上的问题。与其限制孩子的行为,不如选择一种收拾起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孩子乱个够!比如在家里划出一块“混乱区”,或者带孩子去户外释放精力,给孩子穿上容易清洁的衣物等等。玩够之后收拾整理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孩子玩儿起来

在孩子看来,家里那些普通的物件跟玩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那些不是玩具的“玩具”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更有帮助。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厌倦了他们的玩具时,给他们一些空纸盒、晾衣架、冰箱贴之类的东西,给他们一点点提示,然后任由他们自由发挥。他们总会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并安静地玩上一阵子。

搞笑的行为或角色扮演

无论是《猫和老鼠》还是《喜羊羊》,动画片里那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往往最能逗笑孩子。每当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如果能够放下身段,模仿一些愚蠢搞笑的动作,就能够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心起来。这不仅能帮助孩子缓解情绪上的压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幽默感,拉近亲子关系。

放一段音乐

很多孩子天生对节奏和声音非常敏感,他们制造的那些在我们听来像是“噪音”的东西,其实是他们的一种音乐化的表达方式。放一段他们日常喜欢的音乐,或者鼓励他们通过各种东西来制造“噪音”,都能缓解并释放孩子焦虑的情绪。如果能跟孩子一起随着节奏跳舞,他们会变得非常开心。

放下你的焦虑陪孩子从小恶魔到小天使 第5张

让孩子参与家务

很多妈妈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这边忙着一大堆家务活,另一边孩子在吵吵闹闹,让人心烦。这往往是孩子需要父母更多关注的信号,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成年人总是习惯于将“劳动”和“玩耍”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但是对孩子来讲并不是这样。让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游戏。比如将衣服放进洗衣机、将玩具放进整理箱、让他们帮忙传递一些小东西等,虽然可能他们并不能真正帮上什么忙,但是他们会很高兴能跟你一起做这些事情。

吹泡泡

漂亮的肥皂泡可以快速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吹泡泡游戏本身就能够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视觉跟踪、和空间意识。因为泡泡的美丽和多变,让孩子不容易感到厌倦。当孩子情绪崩溃时,吹泡泡可能让他们很快地开心起来。